科技动态
 
向彭堃墀院士学习 | 一次复试
发布时间:2021-02-28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大要闻 [ 字号: ]

砥砺拼搏光电梦,呕心沥血筑辉煌

榜样的力量直抵心灵,化作奋进新时代的强大动力。在山西大学物理电子工程学院,彭堃墀院士的名字早已化作一种精神象征,感召和教育着一批批青年教师和学生,传承和弘扬"爱国、攀登、奉献"的物理学科精神,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光荣业绩。

彭院士曾在2016级新生开学典礼上深情寄语,勉励后生。在回顾学院发展历史时他谈到,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改革开放的大时代背景下,抓住机会谋发展,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物电学院。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用几十载的坚守与奋斗激励全院师生,学院的发展和我们息息相关。建设一流学科,我们不是旁观者,我们是担当者。他表示,自己愿与全院师生一起努力,为学院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谆谆教诲,殷殷嘱托,无不印刻着岁月沉淀后愈发坚定的信念。全体物电人将继续向彭堃墀院士学习,将爱国爱党、忠诚科教事业的坚定信念,严谨治学、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潜心育才、甘为人梯的高尚品格,敢为人先、勇攀科学高峰的创新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乘势而上。

物电学院将以"十四五"规划为契机,根据学校发展的"三步走"战略和总体发展部署,以确保物理学科进入"一流学科"为近期目标,瞄准2035年把山西大学建设成为国内一流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制定物理学科发展的"路线图"、明确"任务书",蹚出新路,高水平崛起,以一流学科建设为总牵引,统筹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国际合作等工作,不断攀升进位,奋力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

一次复试

今年春节前夕,中共山西省委教育工委下发文件,号召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向彭堃墀院士学习的活动。宣传部门希望我写点什么。我有点推脱,因为省委教育工委的文件中已经对学习彭老师的精神总结得很好、很全很到位了:爱国情怀,淡泊名利;严谨治学,敢于创新;潜心育才,甘为人梯;大德至上,勇攀高峰……我确实总结、凝练不出更多、更好的东西。

另一个原因是彭老师一向不喜欢大家学习宣传他,更不用说官方和媒体大张旗鼓的方式。先生向来为人做事低调,我自己也基本上是这样被时时刻刻敲打过来的。记得先生80岁那年,我们这些他的学生,还有学生的学生,也曾商议过组织一次庆祝活动,比如以组织一次学术会议的形式,大家写点什么感想、总结之类,但是他对这样的活动很不积极,也不太赞同,我们只好放弃了。另外是建所30周年、35周年,还有间或有那么少许几次,心里想着借助某个时间节点,总结和梳理实验室以及我们这个团队能在他的带领下不断成长壮大的原因,但也都一次次因为各种原因放弃。

现在要突然让我写点什么,一时不知道从何处说起。

1990年夏天与彭堃墀(右三)、谢常德(右一)老师及其他同学于迎泽公园

1995年与彭堃墀(右二)、谢常德(左一)老师及潘庆(右一)在实验室

我就讲讲我的硕士研究生复试经过吧,算是对学习上面提到的那些精神,以及我个人理解的,产生这些精神所需要的彭老师身上的某些情愫的一种呼应吧。这次复试因为印象深刻,至今还历历在目。

我是1988年四川大学物理系光学专业毕业的。那会儿在符合推荐免试的毕业生中,我排名靠前,留在川大上研究生是自然和合理的选择。但因为某些原因,也包括之前的一些沟通,了解到彭老师是川大校友,有很好的条件在进行国际前沿研究,于是打算到山大跟彭老师读研究生。4 月份的时候,山西大学研究生招办的温小玲老师还专程去了川大一趟,跟我沟通相关事宜,说推荐面试研究生需要5月上旬到山西大学参加一次复试。这个时间后来就定在1988年5月6号。

2004年秋与彭堃墀、谢常德等老师在光电所

那是我第一次乘坐几十个小时的火车,从西南到达北方的城市。那天我跟彭老师第一次见了面。

5月6号早上8点钟列车准时到达了太原。天空下着小雨,我感觉浑身发冷,立即乘坐公交车匆匆赶到山大。其时不到十点钟。我先是到物理楼找彭老师,被告知彭老师开会去了不在办公室,说中午去找他。

我那会儿住在山西大学的招待所。中午就按照地址去“点式楼”彭老师家见到了彭老师。他的爱人谢常德老师也在家。彭老师显得很年轻,谢老师更是,看上去只有30多岁吧。他们很热情,见我衣着单薄,立即找来衣服,并邀请我吃饭。我说已经吃过了。他们夫妻俩坐下来开始同我交谈。由于都是四川人,尽管也讲普通话,我感觉到无论是他们听我说话还是我听他们说话都很轻松。谈话很投机,至少我一点也没有感到拘束。彭老师问了我很多,包括何以选择来这个地方,如何回应人们对我来山大的看法等等。我感觉自己的回答还算得体,大抵是很多人也不理解他为什么当时要回国、为什么选择山西之类吧。尽管我的表达能力有限,然而我感受到,他们给我的信息,正是我期望遇见的,作为一个心胸开阔、达观而又善解人意的师长的形象。彭老师一边鼓励我,说年轻人应该以事业为重,积极进取,一边又告诉我,凡事应出于自愿。说:“你认为可以留下(读研究生),我是同意的;如果不愿意留下,也可以。”谈到将来,他说:“对于是否将来在这儿工作,那也是出自他和我。如果我愿回老家,他同意;如果我希望留校而他这里不能留人,也不能留下,做任何事情都需双方自愿。”他还用自身的经历告诉我,说不见得现在某些看似不合理的举动,就是不合理的。有些事情需要历史的检验。他说:“如果我当时不来山西,如果我回国后回到成都,我想不会有今天的一切”。他感叹说:“一切都在于自己去创造,去进取。这儿与成都比较,可能缺少七彩之光,美味佳肴。然而,对于那些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干事的人,却是一个好的选择!”作为22岁的年轻人,我那会儿听了这些话,感受并不深。历史不可重复,包括个人的历史,但这些话,今天看来,还是非常深刻的。

2005年与彭老师(左一)、张宽收(左二)、郜江瑞(右二)在北京

从彭老师家出来,他带我去了他工作的地方。从点式楼一直往南,一路上彭老师一边帮我撑着雨伞,一边跟我聊起川大的一些往事,回顾起他的老师和同学的一些事……他带我走进研究生们学习、实验的地方,并跟我介绍一个名叫张小虎的高年级研究生,让我跟他熟悉熟悉。看得出这儿的学习条件很好。之后他又把我带到他的实验室,领我参观了先进的设备。这些仪器连同防振台都很先进。整个实验室布置显得很协调。彭老师跟我说可以进行目前国内唯一能进行的一些实验。我后来才知道其中之一就是压缩态量子光源产生的实验。

之后我们又交谈了一些,他告诉我外语得抓紧,因为与国外接触、交流较多。下午他带我去报告厅,听了复旦大学一名教授的报告。

后来彭老师让我去研究生处问一下如何复试。我跑到研究生处去问,处里的人说,研究生复试是因人而异的,由导师决定复试方式并给出成绩。我告诉彭老师这些后,他说他知道了,说我办完事就可以走了。第二天我去彭老师家跟他们道别,他们叮嘱我路上注意安全,别忘了跟母校的老师带问好。

这次复试就这样在相互交流、参观、学习、听报告中结束了。我都没有回过神来,也不知道彭老师后来给我打了多少分。

25年以后,我担任山西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后来到学校分管研究生工作。作为研究生教育的管理者、同时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接触了很多学生、参加了很多面试复试,我努力希望学生们都有类似我遇到的体验。时移世易,不知道后面有没有这样幸运的学生。

2014年与彭堃墀(前排右一)、谢常德(前排右二)等老师在光电所

回顾从1988年第一次到山西太原,跟彭老师见面,成为他的学生,后来留校跟他一起工作,到现在,一晃30多年过去了。期间彭老师推荐我们出国留学、申请课题、开展一项一项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研究所和实验室逐步发展壮大。

这期间实验室的发展也曾遇到过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都一个一个闯过去了。作为一个集体,物理学科在彭堃墀老师等前辈的带领下不断成长,创造了一 个又一个学校发展历史上的第一。作为他的学生,我不想刻意去解读他身上那些高大上的精神,更愿意作为一名普通的晚辈,去感受他作为一个师长所具有的那 些个人的品质:真诚待人、公允正直、与人为善、坚定执着、持之以恒、脚踏实地、胸怀天下,具有远大的视野,包容的胸襟,朴素的情怀……这些作为人的情愫,或许早就埋藏在 30 多年前那把为学生遮雨的伞、那一句句亲切交谈的话语中了吧。


首 页 |机构设置 |基地平台 |创新团队 |科研成果 |科研项目 |政策法规 |下载中心 |监督投诉